游客发表
來源:亞布力企業家論壇CEF
2月21日,2025亞布力論壇第二十五屆年會重磅開幕。本屆年會主題為“培育新質生產力 賦能高質量發展”,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勤;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沈瑩;亞布力論壇輪值主席,滴灌通創始人、主席李小加作開幕致辭。
沈瑩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民營經濟發展把脈定向、解疑釋惑、加油鼓勁,充分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人士的關懷和重視,彰顯了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強意誌和堅定決心,釋放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鮮明信號。本次年會圍繞“培育新質生產力 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研討交流,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家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爭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出更多原始創新、顛覆性技術創新,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爭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行者;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爭當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的生力軍;牢記使命、勇擔重任,弘揚企業家精神,形成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現代企業製度,爭當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建設的引領者,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勇擔使命,爭創一流。
李小加 亞布力論壇輪值主席,滴灌通創始人、主席
李小加表示,今年是亞布力論壇成立25周年。過去的25年是一個充滿理想、激情燃燒、蓬勃發展的25年,也是一個抱團取暖、互相支持、共同成長的25年。在這25年裏,企業家們經曆3個“+”,分別是“全球化+”“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全球化+”將世界需求和中國製造完美結合,實現了中國經濟的現代化;“互聯網+”將世界標準和中國應用完美結合,幫助中國人民實現了生活方式的現代化;“人工智能+”將是中國第一次深度參與國際標準製定,共同領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幫助中國文明實現現代化,國際化。在這每一場的“+”裏,以亞布力論壇企業家為縮影的中國企業家似乎都可以抓住時代發展的脈搏,看準時代發展的趨勢,在實現自身成功的同時,又讓所在行業及大眾共同受益,這就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亞布力論壇從25年前就開始播種。25年前,企業家們圍爐夜話,關心的是企業能不能活下去,敢不敢走出去?如今,大家談論的是企業什麽時候能夠衝出去,能夠重塑世界的價值和秩序。今後的挑戰會更加嚴峻,但我們的企業家精神經過25年的曆練,變得更成熟、更堅韌、更禁得住考驗。在亞布力論壇25周年之際,希望大家再一次點燃心中那一團火,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走出一個確定的未來。
隨後,在開幕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陳四清,複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張文武,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商會理事長,波司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誌,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建軍,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韋青,強腦科技創始人兼CEO韓璧丞圍繞各自所在領域,分享了思考與觀點。
以下為開幕演講精編:
白春禮 ⠤𘭥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
在當前超競爭環境之下,技術更新速度更快,企業為了爭取保持領先地位,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尤其是科技型的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生存發展的獨門絕技。傳統的發展模式往往依賴於要素投入和規模的擴張,企業習慣相對穩定的發展節奏和市場環境,一旦轉向高質量發展模式,企業需要在創新上下功夫,創新理念、創新能力都要做出改變,創新的投入往往難以在短期內獲得明顯的回報,需要有長遠的眼光。
麵對新的形勢,企業要充分利用好我國已有的、非常好的發展基礎,推動自身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具體包括:充分利用好我國科技創新的技術能力、利用好我國在產業發展中的優勢、利用好我國得天獨厚的人才儲備優勢、深入融入到國有的創新生態係統。
陳四清 ⠧쬥四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
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是需要找到風險收益相匹配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構建需要政府端、企業端、銀行端共同發力。第一,通過數字技術來更好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推動商業銀行由單一“資金流”向全方位“信息網”升級。第二,推動大型金融機構向平台化服務商轉型,為中小企業提供覆蓋更廣、成本更低、便利性更高的金融服務。三是著力構建中小企業良好融資生態,針對不同行業類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業特點,量身定製金融產品,滿足多元化融資需求。
郭廣昌 ⠨䇦國際董事長
近幾年我有一些思考和感受,也將其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1)今年這個春節,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溫度,消費在逐漸恢複的過程中。盡管大環境沒那麽好,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有所下降,也更加注重性價比,但仍然有人願意為好產品買單,關鍵是企業自身的產品力能否滿足客戶需求。隻要把產品做到極致,就肯定有市場。
(2)當年中國加入WTO的時候,不少人覺得中國企業都很小,擔心競爭不過外國企業。事實證明,中國民營企業從來沒有害怕過競爭,也不怕卷。隻要有一個公平參與競爭的機會,中國民營企業絕不害怕競爭。
必須客觀認識到:一方麵,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的環境不可能很快改變;另一方麵,像以前那樣跨界從零發展起來的新機會越來越少,企業必須深刻地反思,明確自身的能力和邊界、聚焦自身的優勢產業。
張文武 ⠤𘭤🡩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為黑龍江標定了在黨和國家全局中的曆史方位,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近期東北之行,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優勢產業壯大和新質生產力培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利用冰雪等特色資源發展旅遊業。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我們助力黑龍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
中信集團與黑龍江有著長期良好合作關係,我們將依托黑龍江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從三個方麵加大在黑龍江投資展業力度:一是持續加大對黑龍江的金融支持力度,為黑龍江提供股權、債權、保險、信托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二是開展農業領域合作,共同守好國家糧食安全。三是加大產學研創新的合作力度,助力打造現代產業體係。
俞敏洪 ⠦𐦝育科技集團董事長
我主要講以下幾點:
1.時代的改變遠超我們想象,老一輩企業家要學會尊重年輕人,甚至向他們學習,而不是指導他們。
2.在重工業、製造業、輕工業、農業、金融業等領域,老一代企業家依然是中流砥柱。但也要利用現代高科技和時代一起進步,同時重用年輕人。企業家“老”“新”結合,才是未來發展趨勢。
3.中國經濟體量巨大,需要平衡發展,而不是片麵強調。小到街頭小吃店和攤販,大到巨人企業如華為、比亞迪,它們對於國家經濟的健康都同樣重要。讓市場來解決長久發展的事。
4.亞布力論壇需要力邀更多年輕人加入,讓他們通過這個有影響力的平台,形成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力,進一步推動中國新一代的創業能力和成長。
5.中國的傳統教育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重要關口。如何在確保孩子擁有基礎知識、常識和理性的前提下,讓他們在未來不會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領域內全麵發展,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思考。
高德康 ⠥ 襜工商聯紡織服裝商會理事長、波司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在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如今的紡織服裝產業,已不僅僅是傳統產業,更是時尚創意產業和科技創新產業。現在大家都在談要避免“內卷式”競爭。對我們企業來說,避免內卷式競爭,就是要深耕主責主業,加大科技創新,積極開發新產品、新服務,開拓細分市場,推動產業鏈上下遊的協同創新和合作共贏,實現差異化競爭和錯位發展。
數字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是紡織服裝產業麵向未來最確定的發展機遇。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數字化變革和科技創新不斷推動著消費的品類創新和產品的擴展,品牌和科技的力量結合,數字技術與傳統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全方麵提升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我們相信,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驅動的未來,數字化的價值無可替代。我們將持續推動以工業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創新落地應用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最終實現企業經營數智科學化的目標。
閻誌 ⠥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商業是一條奔騰的激流,進化不能一蹴而就。回望這些年漢口北的不斷迭代變化的曆程,證明隻有持續的創新才是漢口北生存和發展的最大動力。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擁抱每一個浪潮的來臨,並躬身入局,始終保持對新科技、新趨勢的接入能力。而超大的實體市場的創新生態一旦形成,就是一片能夠自我生長的堅實土地,成為商貿業創新創業的熱帶雨林。
商業的本質是開放和連接。漢口北作為一個公共的實體商貿平台,不僅屬於武漢,也屬於我們全國、全球的企業和商家。
湖北武漢作為中國天元之地,數百年間一直是全國的商貿和經濟中心,自古以來也是一片詩意的土地。屈原在這裏行吟,寫下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李白在這裏流連,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蘇東坡留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瀟灑曠達。嶽飛在此屯兵,寫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的壯懷激烈。這些充滿靈性和神性的詩句,隻屬於這片土地,是AI永遠也無法抵達的高度和美好。
段建軍 ⠥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汽車行業正在經曆著一場深刻而偉大的變革。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及乘聯分會的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47.6%,同時這些新車大部分都已經搭載了L2級及以上的智駕係統,相比2023年的搭載量提升了超過20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代表了整個產業的價值躍遷,站在這樣的曆史節點,奔馳對於“高質量發展”的思考,始終圍繞著三個核心命題:
第一,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不是單一技術路線的一枝獨秀,而是對用戶多元需求的精準應答;
第二,真正的高質量發展,不是營銷噱頭的狂歡,而是對豪華品質的堅守;
第三,真正的高質量發展,更不應是“你死我活”的零和競爭,而是要構建“美美與共”的產業生態,實現 1+1 2 的協同進化。
奔馳139年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汽車行業的競爭從來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鬆,當短期主義的喧囂退去,最終能留在賽道上的一定是那些敬畏市場規律、尊重用戶、堅持長期主義的企業。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